人工智能透過創新技術,使計算系統能夠模仿人類的思考方式去行事和解決問題,其應用範圍包括視覺感知、語音識別、決策制定、機器翻譯及自動駕駛等。中文大學工程學院與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商湯科技日前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本地人工智能的教育發展。透過是次協作,商湯科技計劃於未來三年與中大工程學院聯手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人才,增進中學生對人工智能的知識及興趣。
中文大學團隊近日成功研發出一款醫學檢測微型機械人,其構造獨特,可進行主動偵測,最快15 分鐘便可準確檢測難辨梭菌釋出的毒素,有望取代需時一至兩日的傳統檢測方法。團隊正申請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開發微型機械人自動化檢測平台,以提升臨床化驗的效率和準確度。
難辨梭菌感染,是常見的醫院內腸道感染,最嚴重可令腸道穿孔,甚至死亡。以往確診此病,檢測往往需時2至3日,而利用香港中文大學最新研發的微型「機械人」,只需15分鐘即可檢測出毒素,可讓醫護人員盡快對症下藥。研究亦已刊登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
「難辨梭菌」是醫院內常見腸道感染,毒素除會引起腹瀉、發燒大便出血外,死亡率更高達兩成五。中文大學成功研發出微型機器人,可於15分鐘成功驗出「難辨梭菌毒素」,阻裁病菌在醫院內擴散。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主任沈祖堯教授說:「肚屙很少機會會死人,但這個菌的毒素則會死人!」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Faculty of Engineeri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