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全球首部3D顯微鏡 助尋青光眼成因

青光眼是導致永久失明的主要疾病之一,惟醫學界對其了解一直不多,香港中文大學最近成功引用三維全息影像技術,研發出全球首台「數碼全息雙光子激發」顯微鏡(DH-TPE),能夠以超高速拍攝活體神經細胞的3D影像,了解神經系統退化的原因,對研究青光眼等視覺神經疾病的成因有重大作用。

Date: 
Thursday, June 14, 2018
Media: 
Oriental Daily News

中大創雷射顯微鏡 助研青光眼成因

視覺神經受損會導致青光眼等視覺神經疾病,但礙於傳統顯微鏡精準度不足,現時科學界對神經細胞的複雜組織及信號了解不多。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成功研發全新的雷射顯微鏡,儀器以每秒逾二萬二千的超高幀率,詳細記錄細胞之間的活動情況,並可穿透活體組織近一毫米,掃描眼底細胞互動情況,有助日後研究青光眼的成因。

Date: 
Thursday, June 14, 2018
Media: 
Sing Tao Daily

中大研新顯微鏡3D觀察神經細胞

科學家對神經細胞的結構和網絡,以及細胞之間信號傳遞模式一直所知不多,原因是未有辦法詳細記綠神經細胞群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香港中文大學最近成功將三維全息影像技術引入雷射顯微鏡,研發出全球首台「數碼全息雙光子激發」顯微鏡,可以超高速拍攝活體神經細胞的3D成像,記錄神經細胞之間的互動,料將可對科學家研究青光眼等視覺神經疾病的成因有重大貢獻。
Date: 
Thursday, June 14, 2018
Media: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中大研發首台3D顯微鏡 冀助診治視神經

青光眼目前仍是無法修補受損神經的眼疾,亦是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中大的工程學院將3D全息技術引入雷射顯微鏡,研發出首台「數碼全息雙光子激發」(DH-TPE)顯微鏡,它能以超高速拍攝活體神經細胞的3D成像,有助觀察神經細胞及整個視網膜。工程學院又與中大醫學院合作進行實驗,期望透過新儀器可以進一步了解青光眼的病因,診斷及監察視神經和視網膜疾病。 

Date: 
Thursday, June 14, 2018
Media: 
AM730

中大研3D技術診斷青光眼成因

青光眼是全球導致不可逆轉失明的主要原因,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陳世祈與其團隊,成功將3D全息影像技術引入雷射顯微鏡,研發出首台「數碼全息雙光子激發」(Digital Holography-based Two-Photon Excitation,簡稱DH-TPE)顯微鏡。其以超高速拍攝活體神經細胞的3D成像,記錄神經細胞之間的互動,有效追蹤及診斷青光眼病變成因。

Date: 
Thursday, June 14, 2018
Media: 
Sing Pao

中大3D顯微鏡 記錄細胞互動

目前傳統顯微鏡不能解析活體組織中複雜的細胞網絡,只能提供平面影像,限制了科學家對神經細胞的結構和網絡,以及細胞之間信號傳遞模式的了解,窒礙了相關醫學研究。為了打破局限,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團隊研發出全球首台「數碼全息雙光子激發」(DH-TPE)顯微鏡,可超高速拍攝活體神經細胞的3D影像,記錄神經細胞之間的互動,成本亦較商用的雙光子(TPE)顯微鏡低三分之一。目前團隊正與中大醫學院合作,共同研究青光眼的發病機制。

Date: 
Thursday, June 14, 2018
Media: 
Wen Wei Po

中大研3D顯微鏡揭青光眼成因

青光眼是頭號致盲殺手,惟礙於傳統顯微鏡所限,難以作詳細的細胞研究。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陳世祈教授及其團隊,最近成功將三維全息影像技術引入雷射顯微鏡,研發出首台「數碼全息雙光子激發」(DH-TPE)顯微鏡,有助科學家研究青光眼等視覺神經疾病的成因。

Date: 
Thursday, June 14, 2018
Media: 
Headline Daily

掃描3D成像顯微鏡助診青光眼 中大研發全球首台

青光眼是全球導致失明不可逆轉的主要原因,惟因傳統顯微鏡只能做到平面掃描,不能有效分析立體細胞組織的病變原因。中大工程學院將三維全息影像技術引入鐳射顯微鏡,研發出全球首台「數碼全息雙光子激發」(DH-TPE)顯微鏡,可掃描視網膜立體成像,相信未來可有效追蹤及診斷青光眼病變成因。

Date: 
Thursday, June 14, 2018
Media: 
Sky Post

中大金融科技課程 培育開發AI專才

政府大力推動金融科技發展,中文大學開辦全港首個四年制金融科技學士學位課程。中大金融科技專業應用教授王澤基期望,學生同時掌握工程、數學、金融及媒體分析等跨學科能力,掌握開發金融科技AI系統的技術。有就讀學生指,實習時留意到業界對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殷切。

Date: 
Thursday, June 7, 2018
Media: 
Sing Tao Daily

香港人工智慧專家黃錦輝:冀更多港青加入科研

香港中文大學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黃錦輝近日在港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更多香港青年投身於創科行業研究,以提升香港在人工智慧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CAAI)智庫於今年5月在北京落地,設立“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知識工程”、“機器人”等六大專業方向智庫。黃錦輝作為“自然語言處理與理解”組別專家,入選61位首批智庫專家名單,也是該名單中唯一一位香港土生土長的學者。
 
Date: 
Tuesday, June 12, 2018
Media: 
China News Service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