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Coverage

  • 中大「多種調控機制」 研基因

    Media: HKET Daily
    中大研究團隊花約一年半時間,將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基因表達調控的研究,開發嶄新的「嵌入式基因表現框架」(Gene Expression Embedding frameworK,簡稱GEEK),可同時研究多種調控機制對基因表達的影響,突破以往只考慮單一或小量機制的傳統研究模式。
  • 「深度偽造」流行 影片假可亂真

    Media: HKEJ
    YouTube上載了一套「麻省理工」(MIT)入門「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DL)課程6.S191的視頻,其2020年版本的觀賞率在短短半年時間之內高達55萬次之多。課程第一堂,MIT主講老師阿米尼(Alexander Amuni)教授「邀請」了一名重要人物(VIP)作開場介紹,他便是前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雖然總統在屏幕前只是出現了片刻,但他竟能滔滔不絕、繪聲繪色地介紹深度學習的優點。
  • Lu Yi-Chun opens up a new generation of batteries

    Media: Asia Today
    Lithium-ion batteries are used to power everything from the mobile phone in your pocket to a Tesla truck. They pack a powerful current punch, making them very versatile for devices that need a brief, heavy jolt of electricity, like a digital camera.
  • Can Speech AI Help Companies Save Cost?

    Media: LYNK
    Amidst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 global pandemic, automation has returned to the forefront of discussions. Across various industries, call centres and customer support are some of the sectors most vulnerable to automation, specifically to a branch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calle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the art of making computers understand and communicate with human language.
  • 新冠疫情下的決策科學:群組測試

    Media: Sing Tao Daily
    新冠肺炎威脅下,能否快速、大量地測試人們是否病毒攜帶者尤為重要。然而,香港至今仍未擁有足夠的測試能力。日前,香港大學盧寵茂教授指出香港需提升測試能力至每日二萬次。然而,現時實際測試水平為每日四千至五千次,與期望差距較大。我們或需安排更多資源(如測試儀器)以提升測試能力。不過,以決策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嘗試更有效地運用現有資源,以提高測試能力。
  • 中大新研究 助提升數據傳輸速率

    Media: Sing Tao Daily
    互聯網發展愈益普及,對數據傳輸的容量及速度需求大增,以滿足通訊需求。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利用連續區束縛態技術,在高折射率物料無刻蝕鈮酸鋰平台上,產生低折射率通道傳輸光子,總數據傳輸率高達每波長光載波每秒一百六十吉位元組(Gb),減低加工複雜程度及成本,卻仍保持光導低損耗,研究結果已刊載於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通訊》。 
  • 中大新研究 助提升數據傳輸速率

    Media: 巴士的報
    互聯網發展愈益普及,對數據傳輸的容量及速度需求大增,以滿足通訊需求。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利用連續區束縛態技術,在高折射率物料無刻蝕鈮酸鋰平台上,產生低折射率通道傳輸光子,總數據傳輸率高達每波長光載波每秒一百六十吉位元組(Gb),減低加工複雜程度及成本,卻仍保持光導低損耗,研究結果已刊載於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通訊》。
  • 商湯聯合創始人林達華:一個優秀的開源項目應有持久生命力

    Media: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7月18日上午消息,近日,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林達華在接受新浪科技等媒體採訪時,談到了商湯在技術層面的新思考,以及商湯在從技術到產業落地的過程中會遇到的挑戰。
  • 中大團隊最新研究助準確測大氣變化

    Media: Sing Tao Daily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令本港藍天的日子愈來愈少,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研究團隊,通過高水平的量子化學計算方法,揭示水蒸氣在甲醇大氣化學反應擔任的角色,提供更準確預測大氣反應的計算方法。有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著名學術期刊《應用化學》,並被遴選為重點文章(Very Important Paper)。
  • 中大研究指甲醇氧化反應不受水蒸氣影響 為大氣變化預測提供更準確計算方法

    Media: 經濟日報
    中大研究團隊透過高水平的量子化學計算方法揭示,水蒸氣在某些重要大氣化學反應中的角色提供了確實答案,令空氣污染及大氣變化的預測更為準確及可靠。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學術期刊《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