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成功研發水凝膠 治療關節骨骼損傷

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早前成功以透明質酸和明膠等,開發功能化水凝膠,可治療膝蓋關節損傷、骨骼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疾病。

Date: 
Tuesday, October 17, 2017
Media: 
Metro Daily

生物相容水凝膠 中大研發治損傷

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開發一系列和生物相容的功能化水凝膠,可應用於治療膝蓋關節損傷,以及骨骼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疾病。此水凝膠亦是蛋白質藥物及幹細胞理想載體,為再生醫學發展提供高性能、低成本、易使用的應用材料,解決令人困擾的關節痛症。
Date: 
Tuesday, October 17, 2017
Media: 
Sing Pao

中大研究:水凝膠治骨骼損傷

運動員、勞動員及長者等由於過度勞動或身體退化,關節之間的軟骨不斷磨損,當中以承受身體八成重量的膝蓋關節最容易受損。由於骨膜布滿神經和血管,失去軟骨保護的骨頭互相磨擦,為帶來痛楚,嚴重者甚至要依靠輪椅代步。目前常用治療方法是在關節位置注射透明質酸,充當潤滑劑,紓緩關節痛楚;但透明質酸容易降解,效果一般只能維持半年至一年。
Date: 
Tuesday, October 17, 2017
Media: 
am730

超分子水凝膠 修補軟骨缺損

不少人有關節痛問題,醫生或會採用注射透明質酸充當潤滑劑,用以紓緩關節痛楚,惟透明質酸容易降解,也就失去潤滑功能。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邊黎明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以透明質酸、明膠等天然高分子為基礎,開發一系列和生物相容的功能化水凝膠,它有良好延伸性,可緩慢降解,破碎後自我復元,可利用注射方法修復膝蓋損傷,更是蛋白質藥物及幹細胞的理想載體。邊黎明期望超分子水凝膠可在2020年作臨床測試。
Date: 
Tuesday, October 17, 2017
Media: 
Wen Wei Po

促細胞再生黏附軟骨組織不易移位 中大水凝膠修復關節紓痛

运动员、长者等常因伤患或过度劳动造成软骨退化,导致关节疼痛,严重者甚至要坐轮椅。传统治疗方法是在关节位置注射充当润滑效果的透明质酸,惟透明质酸会被身体吸收,效果仅能维持半年至一年。香港中文大学研发出新的水凝胶除有助延长纾痛,更能促进细胞再生,达到自我修復之效,黏附在关节软骨组织上不易移位。
Date: 
Tuesday, October 17, 2017
Media: 
Ta Kung Pao

應擴展沙盒措施 發展金融AI

創科近年成為城中熱話,就連最新出爐的施政報告,特首林鄭月娥更親自統領「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她早前已提出從八大方面加強創科發展,寄望「急起直追」。究竟是陳腔濫調,還是正中要害?
Date: 
Friday, October 13, 2017
Media: 
thinkhk.com

計出微電網調度 年慳20%成本

新能源受變幻莫測的天氣影響,會令供電系統帶來不穩定的因素,如何令其「乖乖地」為人類所用,成為能源科學家致力攻克的難題。中大率先研發出嶄新的「微電網發電調度的在線算法」,能實時調配出滿足供電需要的最低成本方案,全年可節省約20%營運成本,實驗證明系統在接近真實環境中的表現,距離理論上的最低成本,僅相差不到10%。
Date: 
Monday, October 16, 2017
Media: 
Wen Wei Po

省成本太陽能調度 中大書院實地試驗

使用再生能源發電是環保趨勢,本港跨院校研究的智能化太陽能技術取得階段性成果,包括研發如何解決再生能源不穩定而引致的發電調度差異,以及構建全港首個微網控制實驗平台和智慧型電氣負載控制器,有助香港電網穩定運行,更有望應用於太陽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微電網上。
Date: 
Monday, October 16, 2017
Media: 
Ming Pao Daily News

中大跨院校研太陽能微電網 創發電調度算法

香港中文大學2013至14年度獲研究資助局「主題研究計劃」資助6,033萬元,啟動為期五年的「智能化太陽能技術:採集、存儲及應用」研究項目,中大工程學院院長汪正平聯同20多位來自中大、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大學的學者隊伍進行深入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最近將不同隊伍的研究成果整合為實際應用方案,在和聲書院設置示範基地,驗證再生能源電力系統效益
Date: 
Monday, October 16, 2017
Media: 
Sing Pao

中大太陽能研究 發展微電網系統

中大早前獲資助,啟動為期5年的「智能化太陽能」研究,發展出「微電網發電調度的在線算法」,實現既高效節能又融合再生能源的微電網系統。
Date: 
Monday, October 16, 2017
Media: 
Metro Daily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