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Coverage

  • 《施政報告前瞻》:料開放政府數據提供科研原材料

    Media: RTHK
    訪問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系主任湯啟宇教授 (from 03:39 to 05:05)
  • 3D打印心臟組織 中大生奪獎

    Media: Ming Pao Daily News
    來自馬來西亞的中大生物醫學工程5年級生Hon Son,以當一名能改變世界的工程師為目標,其畢業作品選擇研究利用幹細胞做物料,以3D打印技術製作心臟組織,最近奪得青年科技專才比賽亞軍及ASM科技獎亞軍。
  • 中大生突破研發 3D打印心臟組織

    Media: Sing Tao Daily
    3D打印技術近年漸趨普及,但可有想像技術能應用於醫學上,「打印」人體組織細胞?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學生花逾九個月,研發利用幹細胞3D打印心臟組織技術,未來有望直接「打印」心肌細胞,供醫療移植之用。相關技術在本地學界獲得多個獎項,負責研發學生表示,希望畢業前完成改良,屆時再尋求進一步動物臨牀試驗。
  • 3D印「心肌」 盼醫傷心人

    Media: Wen Wei Po
    近年,3D打印及幹細胞技術可打印出軟骨和骨骼等組織,被視為醫學界的奇跡,但要打印出心臟等結構複雜的器官卻是一大難題。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學生OOI Hon Son決定向高難度挑戰,經過反覆研究,成功利用3D打印及幹細胞技術,更結合電子工程學的陣列結構,打印出一個可以承受心臟跳動的心臟肌肉支架,未來有望藉此複製出心肌組織取代受損部位,為病人帶來新希望。
  • 中大全球首創3D打印心臟組織

    Media: Apple Daily
    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一項研究取得突破,成功利用3D打印配合幹細胞技術,打印出可跳動心臟組織,打破以往只能打印骨骼、軟骨等硬組織的限制。3D打印出的心臟組織具有心臟肌肉功能,未來可用於修補及取代心臟受損部位。
  • 中大生研3D造心臟救人

    Media: Metro Daily
    香港現時需要心臟移植的病人,一般須輪候16個月。有中大學生則研發以3D打印機技術,先打印出部分心臟組織,加入幹細胞後培養出可跳動的心臟組織,冀望日後可為等候屍心的病人移植,暫當受損心臟的「替代品」。
  • 中大生成功3D打印心臟組織

    Media: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身體造組織和器官,是生物醫學工程界大力發展的方向。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學生OOI Hon Son的畢業作品選擇研究利用干細胞3D打印心臟組織,目標是進一步提升現有技術,日后醫生便可利用掃描技術,檢測受損部位形狀,再用3D打印和干細胞技術,复制出一樣的心臟組織,移植并取代受損部位。
  • AI 分析醫療影像準確率逾九成 2 分鐘完成檢測紓緩醫生人手不足

    Media: Ming Pao Daily News
    現代醫學非常倚靠分析醫療影像來協助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擁有這種知識的病理醫生和放射科醫生,人手不足問題嚴重。有科技公司就研發出人工智能軟件,自動分析醫療影像,希望利用技術創新來紓緩醫生短缺以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等問題。現時,該公司已有1套檢測肺癌的軟件正在3家內地醫院進行臨牀測試;若順利的話,可望在1年後正式推出。
  • 中大揭手機付帳易被盜款

    Media: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近年不少港人愛以手機「埋單」,愈趨流行的流動支付方式,其實暗藏危機。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學系昨日公布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當中保安漏洞,主要涉及支付寶等利用二維碼(QR code)付款的程式,以及三星專屬的「Samsung Pay」磁帶讀卡器驗證(MST)功能等,不法分子可透過遙距方式入侵進行交易的手機,盜取用戶交易資料,以進行未被授權的交易,由於相關流動支付方式均屬單向溝通,用戶隨時不知不覺間蒙受損失。
  • 用支付寶Samsung Pay須警覺 電子支付存漏洞 私隱金錢恐被盜

    Media: Sing Pao
    流動支付系統愈趨普及,不少市民利用手機付款消費。不過中文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利用二維碼(QR Code)掃描、磁條讀卡器驗證、聲波轉化付款的系統均存在保安漏洞,不法分子可盜取用家資料或金錢,涉及支付寶、Samsung Pay等,至於Apple Pay、Android Pay使用的近場通訊(NFC)技術,暫未發現保安漏洞。領導該研究的學者呼籲市民要時刻警覺,避免下載來歷不明的手機應用程式。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