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Coverage

  • 港中大發明首奪James Dyson設計大獎國際可持續發展大獎

    Media: HKCNA
    香港新聞網11月15日電 香港中文大學15日公佈,學生研究團隊憑發明“E-COATING”,勇奪James Dyson設計大獎(James Dyson Award)中的國際可持續發展大獎(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Award),為首次有來自大中華區的團隊於該項設計大賽中奪取國際大獎。此發明早前於2023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榮獲銀獎。
  • HKMA signs MoUs with five local universities to foster collaboration on CBDC research

    Media: HKMA
    The 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 (HKMA) today (20 October) established the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 Expert Group and signed Memorandums of Understanding (MoUs) with five local universities whose faculty members are participants of the group. The CBDC Expert Group brings together experts from a range of disciplines, including business, computer science, economics, finance, and law, which are relevant to the HKMA’s research work...
  • 表揚運動輔助設計發明 中大學者獲美達文西獎

    Media: MingPao Daily
    為表彰在設計和發明人體運動輔助器械和設備的傑出貢獻,及對義肢、外骨骼、智能手表等發展的重要影響,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設計工程分部今年8月向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系主任廖維新(圖),頒發2023年達文西獎,廖為該獎創立45年來首位獲獎的香港學者。
  • 港中大廖維新獲達文西獎 為首位獲獎香港學者

    Media: HKCNA
    香港新聞網9月18日電 香港中文大學18日公佈,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系主任廖維新最近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設計工程分部頒發2023年達文西獎,是該獎項創立45年來首位獲獎的香港學者。
  • 中大研磁性水凝膠微型機械人 可人體清除聚積細菌菌膜毋須開刀

    Media: TVB News
    中大工程學院團隊研發磁性水凝膠微型機械人,可深入人體清除聚積細菌的菌膜,毋須開刀做手術。 不少手術都會在人體植入支架管道,但容易滋生細菌,甚至形成菌膜,令身體出現感染...
  • Micro robot developed by Hong Kong university team can kill 99% of dangerous bacteria in medical implants, team says

    Media: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eam says magnetically powered mini robot acts like brush to scour away biofilm build-up inside devices such as stents and catheters * Professor Tony Chan says device could prevent ‘serious infections’, improve treatment and boost recovery of patients...
  • 黃錦輝教授:生成式人工智能會出現什麼版權爭議?數據私隱為何容易被忽略?

    Media: Master Insight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炙手可熱,應用前景極為廣泛。那麼,什麼是人工智能呢?這對未來的創作環境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 滬港合研兩棲巡航機 盼助普查搜救 水中最高速每秒2米 配全球定位等 成本數千元

    Media: MingPao Daily
    香港中文大學與上海同濟大學最新聯合研發一款「水空兩棲巡航器原型機」,無人機既可空中飛行,亦能於水中潛行。巡航器外型如同無人機,充滿電的情况下,可在空中飛行6分鐘,水中巡游40分鐘,目前最深可達水底3米,水中運行最高速度為每秒2米。研發團隊表示,巡航器用途廣泛,未來可應用於海洋生物普查及災難搜救等,預料明年有製成品。
  • 中大研無創式植入軟管治療胃酸倒流 冀兩年後展開臨床測試

    Media: TVB News
    中文大學最近研發出治療胃酸倒流的新方法,以無創方式植入軟管入病人食道,控制開合,期望兩年後展開臨床測試。 不少人受胃酸倒流困擾,原因之一是食道括約肌功能失調或退化,令胃酸容易倒流進入食道。 現時主要透過藥物或做手術,增強括約肌的閉合,不過根據以往研究,長期服藥會引致不同的後遺症,包括增加患胃癌風險。而傳統手術需要全身麻醉,亦有機會復發。 
  • 中大研無線電子支架 電激控制食道 無創醫胃酸倒流

    Media: On.CC
    俗稱胃酸倒流的「胃食管反流病」於全球十分普遍,且難以治愈,常出現胃灼熱的情況,約8%的患者需終生服藥,另可通過入侵性手術等方式改善病情,但沉重手術費、感染風險而未廣泛應用。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團隊最近研發無線供電的電子支架,可利用電刺激預防及治療胃酸倒流。研究詳情已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等發表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