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Coverage

  • AI語音App助舌癌婦「說話」 中大應港青求援 「留住媽媽聲線」

    Media: HKEJ
    親人簡單一句問候,如春暉沁入心扉。九十後港青潘楚騫的母親Jody舌癌復發,須接受手術切除舌頭及聲帶組織。他為了留住媽媽聲線,在連登討論區(LIHKG)發帖求助,未幾被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李丹的團隊發現。團隊利用人工智能(AI)語音合成技術,把Jody的聲音還原,又夥拍本地科企開發專用應用程式(App),協助手術後失聲的Jody,透過手機以自己的聲音跟他人溝通。
  • 科研成果落地 意義勝寫論文

    Media: HKEJ
    中大電子工程學系博士生譚達新表示,自己從事語音合成研究已有3年,今次是首次開發廣東話語音合成系統。研發過程最難忘的,不是技術挑戰,而是項目背後的意義。
  • 中大計算機科學全球排名升至第10位 連續兩年全港第一

    Media: HKET Daily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誌今日(29日)公布2022年「全球最佳大學學科排名」,其中香港中文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學科研究範疇繼續表現優異,總評分達85.8分,躍升至第10位,連續兩年蟬聯香港第一位。 中大工程學院院長黃定發教授稱,院校的計算機科學學科排名躍升至全球第10位,再次肯定計算機科學的教學與科研範疇處於世界領先行列,計算機科學是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及數碼經濟的核心技術,為學科獲得的驕人成就感到欣喜和鼓舞,亦會繼續努力追求卓越。
  • AI推薦系統 有被奸商操控之虞

    Media: Sing Tao Daily
    自動推薦系統在內地每年的「雙十一」購物節中大行其道,成為電子商務的關鍵技術。顧名思義,它的任務是根據潛在用戶的興趣,把合適的產品推薦給他們。在網購系統設計中,不論任何產品,如何跟蹤用戶的購物意圖、識別合適的產品,是推薦技術的任務目標。
  • 中大研新通用視覺技術「書生

    Media: Sing Tao Daily
    人工智能(AI)應用層面愈來愈廣泛。中文大學聯同人工智能實驗室、商湯科技及上海交通大學,研發名為「書生」(INTERN)的新一代通用視覺技術系統,可改善現時人工智能視覺領域中,AI模型在任務和場景通用性、數據學習效率方面的瓶頸問題,業界可以極低成本獲取下游資料,快速驗證多個新場景等。有關技術已於論文發布平台arXiv發布。
  • NFT為何能顛覆藝術產業

    Media: Sing Tao Daily
    「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的應用近期在數碼化市場膾炙人口,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超成功案例,非美國數碼藝術家Bepple的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莫屬。這作品於今年三月的拍賣中,利用NFT模式以約六千九百萬美元出售,震撼全球。
  • 從「元宇宙」返現實 身分危機堪憂

    Media: Sing Tao Daily
    「臉書教父」朱克伯格日前正式宣布把公司改名為Meta,更把公司原用多年的「手指公」標誌改為採用「無限」符號,反映他銳意把公司的業務從社交網絡轉型為「元宇宙」的決心。
  • 中大工程學院:港數碼金融發展充滿機遇

    Media: Ta Kung Pao
    由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主辦的「金融科技會議2021」昨日舉行,800名專業人士共同探討數碼化資產和數碼化平台的發展,以及在商業交易上正扮演的角色。不少與會人士表示,香港具備金融科技發展的優勢,政府會繼續投放資源,加上與學術界和業界協作,以及國家大力支持香港創新科技,相信本港金融科技發展的前景充滿機遇。
  • 加強科普教育 助年輕人投身創科

    Media: Wen Wei Po
    人才是創科發展的動力,近年特區政府除了在引進創科人才方面投放大量資源之外,在本地創科人才培訓方面亦不遺餘力。適逢本港的中學將設立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課程,加入國民教育章節,筆者認為課程除了透過中國歷史、文化、時事等議題引導學生了解國家之外,也不妨考慮加入更多中國科技元素,讓學生認識國家的先進科技及它所創造的成就,增加他們對投身發展科創產業的興趣和動力。
  • 勿「為STEM而STEM」 跨科設計要謹慎

    Media: Sing Tao Daily
    人才是發展創科的最重要資源,近期香港政府除了在引進創科人才方面大灑金錢之外,在本地人才培訓方面亦不遺餘力。政府深知創科人才培訓要從小做起,所以一直大力推動中、小學STEM教育,例如教育局在二○一六年發表《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的報告,建議採取「學校為本」政策推行 STEM 教育。不少學校因此陸續引入STEM課程和活動,以及增加相關資源。

Pages